麦黄秧绿,耕鼓农忙。当前正值“三夏”时节,江苏省如皋市各地因地制宜,抢抓农时。田野里收割机、播种机和运麦车辆往来穿梭,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,人们在田间辛勤耕耘、收获希望,用劳动绘就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农忙画卷。
科技育秧“火力全开”
在城北街道袁桥社区恺丰家庭农场500多亩的水稻田里,3台插秧机正来回穿梭。机器走过,伴随着“哒哒哒”的声音,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有序滑落,不一会功夫,水田披上“绿装”。微风拂来,秧苗随风摇曳,生机勃勃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使用高速插秧机栽插秧苗,能够减工降本、提质增效、在紧抓农时季节的同时,省时省工更省钱。”城北街道党政办副主任、农业工作负责人卢彩霞说,今年城北街道水稻种植面积约74000亩左右,主要品种是“南粳9108”投入200多台插秧机,每台插秧机每天可以插秧四十亩左右,预计10天左右就能完成插秧工作。
科技改变生活,也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。在如皋,已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农机活跃在田间地头。当前正是水稻育秧关键时节,城北街道从水稻播种、育秧移栽、田间管理等方面全程为农户提供科学指导和优质服务,不断提升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现代农事服务管理能力,筑牢粮食丰收基础。
复合种植“一地双收”
一季双收,稳粮增豆。走进城北街道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,一大片新开垦的土地上,十几名村民正分工合作,有序进行施肥、旋耕、起垄、播种,一派繁忙的农业生产景象。
“这里40多亩田,我种植的模式是五行玉米、三行大豆。”负责人张贤平笑着说,“今年第二年采用这种方法种植,大豆玉米套种高低搭配通风,一地双收,增收是肯定的。”
据了解,相对于传统产业种植,套种技术有很大优势,可以通过高矮作物空间错位搭配,充分发挥边行效应,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效益,利用大豆固氮养地作用,改善土壤条件、提升土壤地力。
张贤平说:“在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同时,每亩再增产300-400斤大豆,预计每亩增收1200元以上。”一季双收,在提高农田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,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,从育苗、种植、管护到采收,都需要大量劳动力,这也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,除了土地流转费外,每人每天80元-100元的收益。
护航夏粮“颗粒归仓”
目前,夏收逐渐进入高峰,夏粮收购有序推进。在中皋粮食集团的邵庄粮库,每天都会有农民开着运粮车来这里卖粮食,一车一车的小麦在经过检验、卸车、除尘、清理后,通过升降液压板卸车进仓。金黄的麦粒从传输带上倾泻而下,让人看着就心生“仓廪实、衣食足、天下安”的幸福感。
中皋粮食集团总经理焦向荣介绍说:“收购从5月28日开始。在此之前,我们已经完成对工作人员培训,全市8个收购库点腾空库容约60000吨,保证资金、机器到位,确保‘仓等粮、人等粮、钱等粮、机器等粮’,并为农民免费提供晾晒场地、装卸场地、小麦质检服务等多种暖心服务,让粮农交售‘明白粮、放心粮、舒心粮’。”
截至目前,已完成小麦收购近13000吨。从田间地头到粮食运输,再到入仓存储,如何减损是关键。粮仓外表看似普通,实际上里面都藏有黑科技,比如电子测温系统、内环流控温系统、多参数粮情测控系统……这些科学测量技术可以有效延缓粮食品质裂变,实现科技储粮,绿色锁鲜。(王琦 周锦旭)
[编辑:奚柯柯]